【簡介:】一、李顯龍簡介資料?李顯龍(Lee Hsien Loong),1952年2月10日出生于新加坡,新加坡第三任總理,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秘書長, 南洋客屬總會永遠榮譽顧問。李顯龍1974年畢業(yè)于英國劍橋大
一、李顯龍簡介資料?
李顯龍(Lee Hsien Loong),1952年2月10日出生于新加坡,新加坡第三任總理,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秘書長, 南洋客屬總會永遠榮譽顧問。
李顯龍1974年畢業(yè)于英國劍橋大學。1979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公共行政學碩士學位,之后回國后任新加坡武裝部隊參謀長兼聯(lián)合行動與策劃司長。1984年12月至1986年2月?lián)涡录悠聡啦空詹块L兼新加坡貿(mào)易與工業(yè)部政務部長。1986年轉(zhuǎn)任新加坡貿(mào)易與工業(yè)部代理部長,同年12月升任貿(mào)工部部長。1994年7月至1995年7月負責監(jiān)督國防部。1997年連任政府副總理。1998年兼任金融管理局主席。2001年兼任新加坡財政部部長。2004年8月12日出任新加坡第三任總理兼財政部長,同年12月當選人民行動黨秘書長。2015年9月12日連任總理。2020年7月,李顯龍再次連任總理。
二、蘇軾簡介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平生事跡:
1、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2、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3、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三、杜甫簡介資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后,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失守,杜甫先后輾轉(zhuǎn)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chuàng)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鸥Φ乃枷牒诵氖侨寮业娜收枷耄小爸戮龍蛩瓷?,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四、地球資料簡介?
地球以每小時107000千公里的速度,圍繞著太陽轉(zhuǎn)動,這個速度相當于每秒鐘飛越了30公里的空間,地球圍繞太陽1周要恰好需要一年的時間。
地球的名字哪來的?
地球的英文名是earth,十八大行星中唯一沒有采用希臘天神和羅馬神話人物命名的星球,而是來自德語里的土地earth。
位于美國德州的earth 市是地球上唯一一個和地球重名的地方,
一天有多少個小時?
大家都說一個標準日有24個小時,是因為地球自轉(zhuǎn)一周需要24個小時,但其實地球轉(zhuǎn)一圈,只要23小時56分4秒,這叫恒星日。
一年有多少天呢?
計算天數(shù)看地球自轉(zhuǎn),計算年數(shù)看的卻是地球繞太陽轉(zhuǎn)的軌道周期,這就產(chǎn)生了一年360.2425天的尷尬,為了方便記數(shù),我們每隔4年就給2月多加一天(即是2月29日)于是就有了閏年。
地地球最高點在哪呢?
地球不是完美的球形,赤道周圍是外凸的,假如從地心算起的話,地球最高的地方是“欽博臘索山”,比珠峰還高2414.04米
,我們的地球的熱源都是來源于太陽,一旦太陽消失,那么我們將會無法生存,其實地核的溫度和太陽溫度是一樣的,都是非常的高,達到了6000多攝氏度。
地球的圓的嗎?
其實不是的,地球只是一個橢圓形的。
我們在圍繞太陽運動,但我們的運動軌跡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的,而且在每年1月初的這段時間里,我們距離太陽最近,可是如果這時候我們距離太陽最近,那為什么天氣又這么冷呢?這是因為對于地球的季節(jié)來說,地球在軌道上的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差別影響微不足道,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轉(zhuǎn)軸并不嚴格的垂直于地球公轉(zhuǎn)的平面,而是傾斜的,這段時間北半球正朝向遠離太陽的一方,北半球的夜晚就變長,白天變短。還有一個更重量的原因,由于地球的自轉(zhuǎn)軸是傾斜的,在不同季節(jié)里陽光入射到不同緯度地區(qū)的的角度,也就是傾斜的長度大不相同,在赤道區(qū)域陽光垂直的入射這里的溫度是非常高的,可是在北半球陽光卻是傾斜入射的,結果同一道陽光鋪開的面積相比赤道區(qū)域大了3倍,產(chǎn)生的熱量也因此比赤道區(qū)域少了3倍,地球傾斜的自轉(zhuǎn)軸給我們帶來了一年4季的變化。
為什么地球會有自轉(zhuǎn)?怎樣才能感覺到地球在自動呢?
白天陽光折射的影子在不停的移動,透過折射的陽光照出來的影子,影子部分在不停的移動,這樣每日每時即使不通過任何天文儀器,你也能觀察到地球的轉(zhuǎn)動,地球表面轉(zhuǎn)動的速度是考察地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赤道區(qū)域轉(zhuǎn)動速度是最快的,每小時1600公里,如果在這里發(fā)射火箭飛向太空,在這里地球自轉(zhuǎn)已經(jīng)自動的給火箭賦予了每小時1600公里的初速度。在北極非常接近于地球自轉(zhuǎn)軸的位置,地面的轉(zhuǎn)速只有每小時3公里,這相當于人們散步的速度,在南半球為什么我們的澳大利亞朋友不會掉到宇宙空間中去呢?這是由于地球的引力存在。
五、李白資料簡介?
李白(701年5月19日-762年11月30日),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先世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后,與李唐皇室同宗。小時候內(nèi)遷,寄籍劍南道綿州(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zhèn))。
此外,郭沫若的研究認為,李白出生于吉爾吉斯碎葉河上的碎葉城,屬于唐安西都護府(今楚河州托克馬克市),這個說法有一定影響力。
盛唐時期活躍于社會,被稱為“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是一位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和杜甫同稱“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
擴展資料:
其作品想像奇特豐富,風格雄奇浪漫,意境獨特,清新俊逸;善于利用夸飾與譬喻等手法、自然優(yōu)美的詞句,表現(xiàn)出奔放的情感。詩句行云流水,渾然天成。
李白詩篇傳誦千年,眾多詩句已成經(jīng)典,清趙翼稱:“李杜詩篇萬口傳”(例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等,更被譜入曲)。
李白在詩歌的藝術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詩作在全唐詩收錄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
六、圓明園資料簡介?
1、圓明園是中國清代大型皇家園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后改名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此避暑、聽政,故圓明園又稱“夏宮”。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圓明園遭英法聯(lián)軍洗劫并燒毀,故址現(xiàn)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2、圓明園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占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筑面積達20萬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圓明園的總設計師名叫雷金玉。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康熙為之題匾“圓明園”,“圓明”為雍正法號。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nèi)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萬春園。至此,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道光年間又進行多次修繕和拓建。
3、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同治帝時欲修復,后因財政困難而被迫停止。八國聯(lián)軍之后,圓明園又遭受到軍閥破壞和匪盜打擊,終成一片廢墟。
4、圓明園在清室一百五十余年的創(chuàng)建和經(jīng)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guī)模、杰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筑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范”。
七、圓明園的簡介資料?
圓明園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nèi)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萬春園。 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萬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搶掠文物,焚燒,同治帝時欲修復,后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國聯(lián)軍之后,又遭到匪盜的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
八、冰心簡介的資料?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 中國詩人,現(xiàn)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fā)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后,開始陸續(xù)發(fā)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于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y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九、我國航天成就資料?
中國航天的重大成就有: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登空、神舟八號飛船成功登空、天宮一號成功探月、東方紅一號成功登空。
1、神舟十一號飛船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是中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中國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
神舟十一號于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隨后與天宮二號對接形成組合體,2名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進行了為期30天的駐留,在軌飛行期間,完成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2、神舟八號飛船
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組成。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zhì)量8082公斤。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它發(fā)射升空后,與天宮一號對接,成為一個小型空間站。
3、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中國首個自主研制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于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內(nèi)部有效使用空間約15立方米,可滿足3名航天員在艙內(nèi)工作和生活需要,設計在軌壽命兩年。
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shù)據(jù)服務,全面完成了歷史使命。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經(jīng)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jiān)測分析,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qū)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區(qū)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4、東方紅一號
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是中國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fā)射。該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聯(lián)、美國、法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fā)射國產(chǎn)衛(wèi)星的國家。
十、中國航天發(fā)展史簡介?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nèi)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fā)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fā)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fā)射衛(wèi)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3天后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wèi)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fā)射了風云1號A氣象衛(wèi)星。
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美國研制的“亞洲1號”衛(wèi)星,中國在國際商業(yè)衛(wèi)星發(fā)射服務市場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fā)射成功,為發(fā)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制,這項工程后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fā)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于次日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地區(qū)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fā)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后,于1月16日在內(nèi)蒙古中部地區(qū)準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fā)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huán)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準確降落在內(nèi)蒙古中部地區(qū)。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fā)射“神舟”4號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又稱“921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1992年1月做出決策并開始實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發(fā)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隨后又成功發(fā)射了3艘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勝利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飛天”的千年夢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實現(xiàn)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