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孫家棟,男,漢族,1929年4月8日出生,遼寧省瓦房店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云二號衛(wèi)星工程總設計師,北斗二號衛(wèi)星工程和中國第二代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重大專項高級顧問
孫家棟,男,漢族,1929年4月8日出生,遼寧省瓦房店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云二號衛(wèi)星工程總設計師,北斗二號衛(wèi)星工程和中國第二代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重大專項高級顧問,原航空航天工業(yè)部副部長,中科院院士。
我國人造衛(wèi)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拓者之一,從事航天工作60年來,主持研制了45顆衛(wèi)星。擔任我國北斗導航系統(tǒng)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總設計師,實現了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組網和應用。作為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 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1967年,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技術負責人。 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孫家棟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并獲評航天科技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推動者。
孫家棟人物簡介
孫家棟(1929年-),遼寧復縣(今瓦房店)人,男,中共黨員,運載火箭與衛(wèi)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名譽主席,航天工程系統(tǒng)專家,“兩彈一星”功臣,“改革先鋒”稱號(2018),“共和國勛章”獲得者(2019),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技術總負責人。被業(yè)界公認為中國的“衛(wèi)星之父”。1999年他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3年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2010年1月11日,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500萬元。
主要貢獻:
孫家棟是我國人造衛(wèi)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拓者之一,從事航天工作60年來,主持研制了45顆衛(wèi)星。擔任我國北斗導航系統(tǒng)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總設計師,實現了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組網和應用。作為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樹立了我國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人物生平: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畢業(yè)于蘇聯茹科夫斯基軍事學院航空系。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和第一設計部副主任,第七機械工業(yè)部第一研究院第一設計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第七機械工業(yè)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院長,航天工業(yè)部副部長、研究員,航空航天工業(yè)部副部長。長期從事導彈、衛(wèi)星的設計和研制工作。是中國試驗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總設計師。
1929年 生于遼寧省復縣。
1948年 考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預科。
1951年 被空軍選派到蘇聯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飛機設計、維修及管理。
1958年 畢業(yè),獲全蘇斯大林金質獎章。
1960年 擔任型號總體主任設計師。
1967年 參加領導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以及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的研制。
1971年 任總體設計師的“實踐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1975年 任總體設計師的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1982年 孫家棟任航天部總工程師。
1984年 作為總設計師領導中國第一顆同步試驗通信衛(wèi)星“東方紅二號”發(fā)射成功。
1985年 任航天部副部長。
1986年 任中國第二代衛(wèi)星“東方紅三號”、“風云二號”、中巴合作第一顆地球資源衛(wèi)星總設計師。???????
1989年 擔任中國火箭進入國際市場談判代表團團長,參加中美兩國政府間的國際商業(yè)發(fā)射服務協(xié)議談判。???????
1988年 孫家棟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92年 當選中科院院士,1996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1999年 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3年 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留學蘇聯:
18歲考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預科學習俄語,后轉入汽車系。新中國開始組建空軍后,品學兼優(yōu)的孫家棟作為急需的俄語翻譯人才被選送入伍。1951年9月,孫家棟和另外29名軍人被派往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一年后,在學院大門最顯眼的“狀元榜”上出現了孫家棟的照片。原來,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每年把年終考試獲得全優(yōu)5分的學生照片放入金字塔形的“狀元榜”,如果年年都能連續(xù)保持,他的照片便會一年比一年大,一年往上挪一次。
當然,年年保持的難度很大,等到頂尖級的照片所剩無幾之時,也就到了學生畢業(yè)的時候。此時,如果依然能名列“狀元”,將會獲得一枚純金質的斯大林頭像獎章。就在進入這所學院5年后,孫家棟獲得了那枚人人羨慕的純金獎章,這在當時中國留學生中屈指可數。
中國航天事業(yè):
1957年,蘇聯發(fā)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時,孫家棟還在蘇聯留學。1958年,毛主席發(fā)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wèi)星”的號召,孫家棟就是在那年回國開始走向太空之路。
1958年4月,孫家棟從蘇聯歸國后,組織上分配他到當時國防部五院一分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前身)總體部報到。讓他去搞導彈總體。此時,蘇聯提供的第一批導彈的圖紙資料到達,相繼交付到孫家棟他們手中,仿制導彈的工作隨之展開。正當中國導彈事業(yè)從仿制開始剛剛起步,1960年8月13日,在國防部五院工作的蘇聯專家全部撤走,帶走了全部圖紙、資料。就在三個月前,蘇聯專家說中國的火箭特種燃料不合格,讓中國購買蘇聯燃料。結果是燃料沒運來,援華專家卻走了。面對困境,中國的科技人員跟著錢學森,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發(fā)展中國航天的道路。就在蘇聯撤走專家17天后,1960年9月10日,中國用國產燃料成功地發(fā)射了第一枚近程彈道導彈。那時,孫家棟已經擔任了導彈型號總體設計室主任。
時隔不到兩個月,1960年11月5日,中國又成功發(fā)射了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準確擊中目標。
1962年,中國新研制的一種導彈在發(fā)射試驗時失敗了。經分析,主要是發(fā)動機和控制系統(tǒng)出的問題。當時孫家棟所在的總體部壓力很大。
1964年,孫家棟被任命為中程導彈總體主任設計師,領導完成了中程戰(zhàn)略導彈總體設計工作,編制了大型試驗的試驗大綱。同年6月,中國第二枚中近程導彈發(fā)射試驗取得成功。1966年10月,中國用改型的中近程地地導彈載著核彈頭,成功地進行了“兩彈結合”飛行試驗,西方國家關于中國“有彈無槍”的論調不攻自破。
當中國在火箭技術方面獲得重大突破和進展,為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奠定了基礎后,中科院就成立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籌備處,計劃在1970年到1971年發(fā)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但是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爆發(fā),中國科學院的衛(wèi)星研制工作無法進行。聶榮臻元帥面對這一現實,為了保證人造衛(wèi)星工程能按計劃進行,于1967年初向中央提出組建空間技術研究院,將其編入軍隊序列的建議。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了這一建議,確定由國防科委具體負責空間技術研究院的組建工作,由時任七機部副部長的錢學森兼任院長。經錢學森推薦,調孫家棟去負責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的總體設計工作。
1967年12月,孫家棟主持了中國“第一星”技術方案的重新論證工作,確定“第一星”是試驗衛(wèi)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
從37歲開始,孫家棟一直活躍在“星壇”上,在主持了“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的總體設計方案不久,他又主持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的總體設計工作。1978年,孫家棟在全國科技大會上對中國返回式衛(wèi)星的研制經過作了專題發(fā)言。針對中國返回式衛(wèi)星的多項科研成果,大會給予了隆重的表彰。中國成了除美國和前蘇聯之后第三個掌握衛(wèi)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在成功發(fā)射“東方紅一號”通信衛(wèi)星及返回式衛(wèi)星后,1984年4月中國自行研制的“東方紅二號”通信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1986年,孫家棟擔任了“東方紅三號”通信衛(wèi)星的工程總設計師。1987年,又主持了“風云二號”氣象衛(wèi)星工程和中國與巴西合作研制“資源一號”地球資源衛(wèi)星工程,而每項航天工程都由人造衛(wèi)星、運載火箭、發(fā)射場、測控通信及衛(wèi)星應用五大系統(tǒng)構成,五大系統(tǒng)中的每個系統(tǒng)均設有總師,由于孫家棟負責上面三項航天工程,所以被人們尊稱為“總總師”。
從1967年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總體設計負責人開始,在中國自主研制發(fā)射的100個航天飛行器中,由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或工程總師的就有 34顆,占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被業(yè)界公認為中國的“衛(wèi)星之父”。在研制試驗過程中,深入實際,艱苦奮斗,帶領科技人員攻克了多項技術關鍵,解決了一系列技術問題。他為中國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9年,孫家棟擔任中國火箭進入國際市場談判代表團團長,參加中美兩國政府間的國際商業(yè)發(fā)射服務協(xié)議談判。1988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2年當選中科院院士,1996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3年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04秒,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中國第一顆探月衛(wèi)星嫦娥一號成功發(fā)射。
榮譽:
1980年獲七機部勞動模范稱號,1984年榮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2010年獲2009年度中國國家科技獎勵大會頒發(fā)的最高科學技術獎,并獲獎金500萬。
2011年1月11日,入圍2010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候選人名單。
2011年1月18日,“2010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獲得終身成就獎。
人物評價:
孫家棟是在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歷程中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科學家,也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見證人。自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首戰(zhàn)告捷起,到繞月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孫家棟幾十年來為中國航天的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我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錢學森評)
在中國的航天領域,孫家棟是很有權威性的。孫家棟幾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航天事業(yè)。(人民網、歐陽自遠評)
他為人正直,顧全大局,善于綜合,敢于決策。他十分重視人才培養(yǎng),通過航天工程實踐,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航天科技人才。他的業(yè)績受到我國航天界廣大科技人員的敬佩和贊譽。(新華網評)
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梁。導彈、衛(wèi)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感動中國頒獎)
人物言論:
當我們掌握了一定的航天技術以后,人類的探索必然要向深空發(fā)展,第一步肯定就是月球。
繞月探測工程是一項自主創(chuàng)新的工程。我們所開展的各方面工作,一定是“中華牌”。
假設你要決心發(fā)射,那這里頭就帶著一定的風險,我們絕對不希望發(fā)射失敗。
感覺到國家給這樣一個重任,受到國家的這樣一個信任,自己確實感覺到非常地榮幸,也愿意貢獻自己的一切力量。
嫦娥工程”呈現給世人的最大亮點是4個字――“自主創(chuàng)新”。
人物軼事:
1、曾因左撇子被退學
1935年,孫家棟上學,和母親一樣,也是左撇子,不被學校接受,兩周以后退學。一年以后,孫家棟就學會熟練地使用右手。到營口上學后,他已可左右開弓打乒乓球,而且各科成績優(yōu)異。
2、紅燒肉“吃”出錦繡前程
1950年元宵節(jié),很多同學回家團圓,哈工大預科班安排學生晚餐吃紅燒肉。孫家棟決定吃完難得的紅燒肉,再回姐姐家。開飯后,校領導突然來到餐廳通知在場學生空軍招人,當晚就要趕往北京。孫家棟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他當時可能沒想到,貪饞也會貪出個錦繡前程。
3、相識108天后結婚
1959年8月9日,在孫家棟和魏素萍第一次見面后的第108天,按照兩人的約定,魏素萍帶著自己在哈爾濱“道里秋林”百貨商店量身定做的鏤花布拉吉和時髦高跟皮鞋,拎著提包,只身從哈爾濱跑到北京來找孫家棟。這一天,領導和同志們?yōu)樗麄儌z舉行了簡樸、熱鬧的婚禮。
4、錢學森欽點主持設計“東方紅一號”
1967年,孫家棟開始迎來人生的第一次輝煌。他被錢學森點將,調任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總體設計師。他被提拔為型號總體設計室主任,他參與成功仿制“P-2”導彈、試射國產“東風一號”導彈。
孫家棟與夫人魏素萍:
深夜,孫家棟家里的電話鈴響了。這個時間來電話,他知道多半是工作當中的緊急情況。孫家棟直接從床上跳下,來到外屋接電話。這電話一接起來就像開會似的沒完沒了。妻子魏素萍看他接電話時間長了,怕他著涼,拿著一件衣服過來給他披上?;蛟S是電話內容涉及工作機密,或許是怕妻子在身邊打擾他研究工作,孫家棟用眼睛瞪著愛人,示意她離開。就在魏素萍默默轉身離開時,孫家棟一手拿著電話,一邊斜著身子伸長了腿用腳尖把門關上。
這下惹急了魏素萍:“這家里就我倆,你工作上的事也不至于這樣防備我吧,真是職業(yè)??!”
雖然說了這樣的氣話,但魏素萍深知孫家棟的工作是高度保密的。所以,每次在家里遇到孫家棟與同事電話討論工作,她都是悄悄離開,默默地支持著他。
這只是孫家棟家庭生活中的一個剪影。幾十年如一日,他都是這樣一絲不茍地要求自己、要求家人。
孫家棟與魏素萍是通過照片認識的。1959年4月,拿到戰(zhàn)友介紹的魏素萍的照片,孫家棟提筆給遠在哈爾濱的她寫了一封信。20天后,兩人在哈爾濱秋林百貨的大門口相見。又過了三個多月,魏素萍從哈爾濱來到北京找孫家棟。領導和同志們?yōu)樗麄z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兩個青年從看照片“認識”到結婚,也就用了四個月。大齡青年的婚姻大事,完美解決。多少年后,孫家棟提起此事就說:“姻緣其實就是一種緣分,這點我信?!?/p>
魏素萍調到北京工作后,當起了賢內助。此時,魏素萍還不知道孫家棟具體是做什么的。他不是加班就是開會,出差一去就是幾個月,和家人聯絡全靠書信,而收件地址只是一個模糊的“ X號信箱”。有時候,魏素萍憋悶了,只能對著墻說話。
1967年,孫家棟的女兒出生,當時他正有任務在身。到孩子要出生時,魏素萍獨自叫了輛板車請人拉著去了醫(yī)院。因為都在一個系統(tǒng),醫(yī)院實在看不下去了,給孫家棟打電話:“孫主任,你愛人給你生了個大胖姑娘,你不過來看看?”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隨著“點火”口令發(fā)出,載有“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的運載火箭騰空而起,《東方紅》樂曲環(huán)繞太空。發(fā)射成功那一刻,41歲的孫家棟眼里滿是淚花。
這一年的“五一”,與孫家棟一起研制人造衛(wèi)星的人都提前坐車走了。他難得有一天的清閑,忙慣了的人竟不知道該干點什么。于是,他乘公交車來到天安門廣場。久違了的天安門廣場,讓他感慨萬千。當走到前門時,看到商場門口有人排隊購買當時比較緊俏的毛衣,他也排到隊伍里,給愛人買了一件大紅毛衣。拿著毛衣,他心里有壓制不住的喜悅:算是給夫人多年來勞累付出的一點補償。
直到1985年10月,中國航天部宣布中國運載火箭走向世界,與孫家棟生活了近30年的魏素萍才從電視中知道丈夫是干什么的。
魏素萍說:“自打與孫家棟在一起就沒見他閑過,一方面知道他的工作重要,另一方面他也經常不在家,不是加班就是開會,否則就是出差,到發(fā)射基地執(zhí)行試驗任務一去就是幾個月,家里的事情別說壓根兒沒想靠他,就是想靠也靠不上。我們年輕時上有老、下有小,幾十年都這樣也成自然了?,F在孩子都長大了,家里沒有負擔,我們也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