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1、陶淵明飽讀詩詞,熟稔書經。為的是榜上有名,光宗耀祖,達官顯貴。但當他發(fā)現他的傲骨不能使他為五斗米這要時,他毅然決然的掛印辭官,歸隱田園,與菊為鄰。雖然仕途不復,但他高潔的
1、陶淵明飽讀詩詞,熟稔書經。為的是榜上有名,光宗耀祖,達官顯貴。但當他發(fā)現他的傲骨不能使他為五斗米這要時,他毅然決然的掛印辭官,歸隱田園,與菊為鄰。雖然仕途不復,但他高潔的志向卻被歷史所賞識,為后人所銘記。
2、當御用文人李白呼喚自己放養(yǎng)于青崖間的白鹿,騎訪名山時,他改變了自己。無法一展鴻鵠之志,只得改變自己的志向,寄情于山水間,縱覽名山大川。
雖然未能圓自己的經天緯地之夢,但卻造就了半個詩歌的盛唐,為后人所傳頌。他們改變自己,不經意間也改變了時代,雖不被當時之人欽慕,但卻被后人所銘記,在歷史的蒼穹中閃閃發(fā)光。
3、張文舉從小便樹立了當作家的理想。為此,他堅持每天寫作500字,十年如一日地努力著。可遺憾的是,多年努力,他從沒有片言只語變成鉛字,甚至連一封退稿信也沒有收到過。
29歲那年,他總算收到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投稿的刊物的總編寄來的。信里寫道:“你是一個很努力的青年,但你的知識面過于狹窄,生活經歷也過于蒼白……不過,從你多年的來稿中,我發(fā)現,你的鋼筆字越來越出色……”
這封信讓張文舉醍醐灌頂,將他從死胡同里拉了出來。之后,張文舉放棄文學,勤練書法,終成著名的硬筆書法家。
4、司馬遷,西漢著名大史學家。意外橫禍,使他身受“腐刑”,但他并沒有被逆境擊倒。出獄后,以驚人的毅力,忍受殘體的折磨,終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后世稱之“中國歷史之父”。
5、魯迅先生看到人們在病痛的折磨下而含恨離世,他想如果能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生,醫(yī)治病人,也許人民的生活會好起來。于是他不辭辛苦飄洋去往日本學醫(yī)。
他很努力,只希望早日學成,回國去搶救那些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但自從他在課上看到紀錄片中中國人目睹自己的同胞受到侵略者迫害而毫無反應地令人吃驚的一幕時,他改變了他的認識。他不再熱衷于學醫(yī),而是拿起鋒利的毛筆與侵略者做抗掙。
“醫(y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魯迅抱著這種想法從仙臺回到祖國,立志于改變人們的思想,讓人民覺醒!他棄醫(yī)從文,先改變了自己,然后用自己的筆喚醒了無數的中國人。進而改變了整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