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關(guān)于這個問題,印度有句MMP一定要講。
難道奪取3/5的克什米爾不叫優(yōu)勢?肢解巴基斯坦、推動孟加拉國獨立不叫優(yōu)勢?非要把印度國旗插到伊斯蘭堡的清真寺頂端才叫優(yōu)勢嗎?
所以,靜夜史
關(guān)于這個問題,印度有句MMP一定要講。
難道奪取3/5的克什米爾不叫優(yōu)勢?肢解巴基斯坦、推動孟加拉國獨立不叫優(yōu)勢?非要把印度國旗插到伊斯蘭堡的清真寺頂端才叫優(yōu)勢嗎?
所以,靜夜史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印巴沖突中,印度是絕對占據(jù)優(yōu)勢的。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從1947年印巴分治進而分別建立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歷次沖突基本都是勝多敗少,對巴基斯坦保持著巨大的優(yōu)勢。
而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一邊倒的情況,根本原因在于印巴分治的基礎(chǔ)是英屬印度宗教的分野,而印度教徒的數(shù)量又遠高于穆斯林,所以印度建國之初的體量也遠大于巴基斯坦。而在起點高度相似的情況下,體量也就天然地等于能量。
所以,這也注定了印度在歷次印巴戰(zhàn)爭中總是能以大欺小、恃強凌弱。
除了在1948年第一次印巴戰(zhàn)爭中奪取了3/5的克什米爾,印度還在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中奪取了巴控克什米爾大片土地,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中更是推動東巴基斯坦獨立,從而徹底肢解了巴基斯坦,扭轉(zhuǎn)了被巴基斯坦東西夾擊的局面。
但印度對巴基斯坦的優(yōu)勢也就止步于此了,這其中既有印巴戰(zhàn)爭難以爆發(fā)的因素,更有以下原因:
1、兩國實力差距小
雖然印巴分治令印度在人口和國土上討到了不小的便宜,但這并不意味著印度能長期保持盛氣凌人的實力。
因為沒有經(jīng)歷革命或戰(zhàn)爭的洗禮,印度上不能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下不能將統(tǒng)治力貫徹到基層各個角落,中不能廢除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使得印度建國70多年來從未進行過深刻的社會改革尤其是土地改革,工業(yè)化更是無從談起。
雖然告別了地理概念的時代,但印度一盤散沙和山頭林立的局面沒有改變。
但匪夷所思的是,印度雖然沒有大國潛力,但卻從來都是滿滿的大國氣。
由于統(tǒng)治階級的換湯不換藥,使得印度對英國殖民者感恩戴德,對近200年的被殖民史更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歷史認知的缺位使印度自詡為英屬印度的繼承者,為恢復所謂英屬印度的版圖。所以印度對昔日同樣被英國侵略者蹂躪的小伙伴進行變本加厲的欺凌,而巴基斯坦更是首當其沖。
但即便如此,特別是巴基斯坦作為拼湊起來的國家實力更是虛弱,但印度外強中干的特質(zhì)在巴基斯坦面前暴露無遺。
對于印度而言,所謂的優(yōu)勢是徹底消滅巴基斯坦,從而恢復英屬印度的榮光,但印度顯然無能為力。于是著急上火的印度領(lǐng)導人泡在恒河里進行了三天三夜的冥思苦想,終于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發(fā)展核武器,掃平大南亞”的歷史性決策,然后巴基斯坦在1998年同步擁核。
印巴核武器的平衡,不僅抹殺了印度的所謂軍事優(yōu)勢,更將巴基斯坦和印度拉回了同一起跑線上,印度是真正的偷雞不成蝕把米。
2、外國勢力介入多
1971年的印度之所以不顧一切地推動東巴基斯坦獨立從而肢解巴基斯坦,根本原因在于印度苦巴基斯坦久矣。
雖然英國的印巴分治方案給了印度巨大的體量,但作為世界知名的攪屎棍,奉行“你若安好,那還了得”原則的英國當然不愿看到印度安好,所以巴基斯坦的存在,就是為制衡印度而生。
通過奪走印度河流域和恒河入??冢《缺话突固箹|西夾擊、掐頭去尾,怎一個難受了得?
而且,通過在克什米爾故意埋雷的方式,讓印度和巴基斯坦打得不可開交,而因為巴基斯坦對克什米爾部分地區(qū)的掌控,印度通往中亞的出口也被徹底封死。
如果說英國的埋雷只是不想讓印度好過,那么中美蘇等國的介入就是不想讓印度好好活著。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正當印軍高歌猛進,巴軍接連敗退時,志得意滿的印度收到了北方鄰居軍事介入的嚴厲警告,這讓印度馬上回想起了三年前被鄰居揍得屁股尿流的崢嶸歲月,所以印度的撤退比當年的敗退還快。
應該說,印度之所以能夠獨立并在國際社會發(fā)揮影響力,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絕對功不可沒,尤其是兩國兜售的武器裝備,讓印度比涂了神油還來勁,而美國對英國的絞殺更是讓印度有了異軍突起的資本。
但,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lián)都不會允許印度的崛起,畢竟大國的位置從來就很擠。所以在印度偷摸著擁核后,無力回天的各大國在巴基斯坦擁核問題上達成了高度共識,而巴基斯坦更是把核政策定位為針對印度,印度渴望通過擁核獨霸南亞甚至增加國際社會話語權(quán)的夢想徹底幻滅了。
所以,印度難以徹底消滅巴基斯坦,絕非印度不夠努力,而是努力了也沒有什么卵用。就像天賦比努力重要一樣,印度的命運,就像種姓制度那樣早已將印度的命運安排得明明白白。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guān)注。
感謝邀請。
戰(zhàn)爭的勝利最后的決定因素除了武器的原因,還有人的原因,印度單純與巴基斯坦國力相比,人口,GDP,科技實力都遠遠高于巴基斯坦。但是巴基斯坦在與印度的競爭中并不大輸給印度(只有一次,東巴發(fā)生內(nèi)亂,巴基斯坦遠水解不了近渴,東巴被肢解,成立了孟加拉國)其余的巴基斯坦幾乎與印度打成平手。理由很簡單,與印度的貪大,貪高的發(fā)展歷理念不同,巴基斯坦把發(fā)展軍事的重點用在關(guān)鍵部位。如為了保證本國不受印度核威懾,就與印度競爭核武器,幾乎與印度同期造出了原子彈,這樣與印度保持了戰(zhàn)略平衡。
其次利用伊斯蘭國之間的相互合作,巴基斯坦發(fā)展武器積極與鄰國開展合作,發(fā)展出適合自己的,成本較低的武器,與印度的花費巨資,卻性能沒有也別優(yōu)異的武器相比,巴基斯坦的發(fā)展軍事裝備總是遵循這條道路,包括戰(zhàn)斗機,軍艦,直升機等都是引進,自己的再提高,再生產(chǎn)與印軍抗衡。
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對峙并不是簡單兩個國家對峙,背后還有大國的影子,因為印度與伊朗的關(guān)系不錯,所以沙特等國積極支持巴基斯坦與印度對抗,從沙特等國也獲得很多軍事情報。這樣提升現(xiàn)有的裝備與印度抗衡。長期看,巴基斯坦的國力與印度有差距,一直軍事競賽要被印度拖垮,但與友好國家積極開展合作,降低了這樣的風險,所以巴基斯坦在與印度的對抗中堅持了這樣的原則,不僅沒有被軍事競賽拖垮,而且還可以出口,所以一個國家要生存,一定要找對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