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梁老師說事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中正式步槍的性能如何?很不錯的一款步槍,性能比得上日本人那三八大蓋。
估計有些人要說點什么?你也別急,聽小編把這話頭先打開,事捋一捋,咱再攤開了
梁老師說事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中正式步槍的性能如何?很不錯的一款步槍,性能比得上日本人那三八大蓋。
估計有些人要說點什么?你也別急,聽小編把這話頭先打開,事捋一捋,咱再攤開了說。
小編覺得,咱要想把中正式步槍說好了,最好稍微的說一說咱中國人那會造槍的一個小知識。咋說呢?打19世紀清朝末期,咱就開始不斷的引進,仿制老外的槍械。
那也是沒法子的事,畢竟之前幾百年下來,咱的武器裝備落后于人,這就得學習人家的先進東西。
而咱學習的榜樣,基本上是以毛瑟系列為主,其他武器為輔,您比方說日本初級產品金鉤步槍,咱也賣過來研究過。
咱別的不說,老套筒大家伙應該聽說過吧!
這可是老槍了,1895年的時候,漢陽兵工廠造的老槍。
說道這里估計有小伙伴要問了:“你這小編有意思,人家問的是中正式,你這說老套筒整劈叉了!”
那到是沒有,這老套筒確實有意義,算是咱第一款無煙火藥造出的來的武器。
當年老套筒仿造的是德國出品的1888式委員會步槍。
話說這名字挺特別的,其實也沒啥,當年法國造出了無煙火藥,整個造軍火的軍工廠,那是一片哀嚎,最出名的毛瑟工廠,就被這無煙火藥把飯碗好懸沒砸了。
當時德國的訂單都簽好了,按照德國軍方的要求毛瑟都將步槍改好了,法國這無煙火藥一出,毛瑟傻眼了,德國軍方直接就用這款1888式委員會步槍取代了毛瑟的M71改進型步槍。
不過后來證明這款用時一年造出來的1888式委員會步槍,毛病太多了,比如槍管容易生銹,德國軍方沒法子回頭又找了毛瑟。
從這個描述中,大家伙就應該知道,這款1888式委員會步槍,算是第一款無煙火藥步槍,但毛病多。
那么清朝依據(jù)這款步槍造出來的東西,顯然就不會好太多,所以老套筒的性能也就那樣了。
這事到了1893年的時候,漢陽兵工廠就把這老套筒那套子給取了,讓這支槍變得更加簡潔,這就變成了咱耳熟能詳?shù)臐h陽造。
您可別小看了老套筒,這玩意是老了一點,當年咱解放軍還是紅軍的時候,就是靠著他起家的,當時只有主力紅軍才能裝備上漢陽造。
后來國民黨對紅軍圍剿的次數(shù)多了,紅軍沒有被消滅反而發(fā)展壯大起來,手里的家伙老套筒越來越少,漢陽造反而越來越多。
這說的有點遠了,咱拉回話頭接著聊中正式。
那么這造槍的事到了清朝滅亡之后,各地軍閥崛起,這些個大大小小的軍閥,有點錢有點本事的,都要搞一搞軍事裝備,自己籌劃建廠,再差一點就弄上錢和各國列強哪里購買。
這里頭鬧騰的最大的就是東北的張作霖,那廠子建設的,別說步槍了,大鋼炮小鋼炮都能造,連飛機都能造出來飛天上,不過就是造價要高一點而已。
這不后來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國民黨將各地的舊軍閥一個個的都消滅了,在形式上結束了二十多年來政治上的分裂。當然了舊軍閥沒了,國民黨內部又出現(xiàn)了新軍閥,還在打,但是在政治上的統(tǒng)一,也迫切的需求一款制式裝備列裝到部隊上,至少把各個部隊的武器給統(tǒng)一了,別雜七雜八的跟萬國造似的。
萬國造的結果就是武器彈藥沒法通用,這會嚴重的影響戰(zhàn)斗力,畢竟后勤補給那會也不給力,前線使用的武器口徑不一樣,到時候往前線運輸彈藥,你到是運輸那個口徑的?
這再加上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fā)動九一八事變,還把咱東三省給占了,那么對外戰(zhàn)爭,這種加強軍備,統(tǒng)一制式武器的需求和呼聲就高了起來。
于是在1932年的時候,國民政府就召開了全國制式武器的會議,這次會議結束之后,就決定拿德國人的1924年式毛瑟步槍為原型,進行仿制,當時連這槍的口徑都決定了,使用7.92×57毫米的尖頭彈。
這款槍就是中正式步槍,當時之所以使用7.92×57毫米的尖頭彈,那是因為這些子彈也可以給輕機槍和重機槍使用,這能使后勤的壓力減弱很多。
咋說呢?當時之所以選擇德國毛瑟步槍進行仿制,最為主要的原因,這個時間點上,咱和德國人的軍事合作進行的如火如荼,而且國民黨當時還要建設六十個德械師。
六十個德械師??!這要是全部依靠進口,他也掏不起這個大價錢,所以仿制毛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也就是說,組建成功的德械師,主要武器其實就是中正式。從德國進口最多的其實就是鋼盔。
這說的有點遠了,咱接著說中正式。
那么有了依據(jù)了,于是在1934年的時候,國民政府首先向德國的毛瑟公司訂購了一萬支原裝的1924年式的毛瑟步槍。
購買這一萬支的毛瑟步槍,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得對方的技術資料。
這技術資料拿到手之后,鞏縣兵工廠,到了1935年的十月十號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實驗生產。
當時其實也不叫中正式步槍,而是叫二四式步槍,原因是1935年是民國二十四年,所以這批試制的槍,在樣槍的機匣上有二四式的字。
這槍造出來之后,如果不含刺刀的話,空槍重四公斤,長度是一千一百毫米,光槍管就長六百毫米。
咋說呢?這槍的長度其實并不長,所以可以當馬步槍的使用。
就這槍的彈倉里頭可以塞五法子彈,槍管里頭有四條右旋的膛線,標尺射程可以達到兩公里,順道還有一把HY1935式刺刀。
就這刺刀,他的目的是取代大砍刀。
當然目的是目的,但事實在生產過程中,刺刀的數(shù)量并不多。
因為當時的中正式是作為德械師的主要裝備使用的,而德械師呢是按照德國軍隊的操典進行訓練的,德國人的軍隊是不注重拼刺刀,畢竟他們有更加強有力的武器,在發(fā)生肉搏之前就可以進行攻擊的。
也是因為這一點,中國軍人在一開始和入侵的日軍進行肉搏不占優(yōu)勢的一個原因,壓根就沒有訓練。
當然隨著戰(zhàn)爭的進程,咱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國民黨這塊就不說了,八路軍還專門抽出很長的一段時間,就是用來訓練部隊的拼刺刀技術。
當然了這是后話了。
咱接著說中正式步槍。
那么二四式步槍為嘛叫中正式步槍呢?話說中正式步槍可以說是很重要的,畢竟是給德械師裝備的東西,蔣介石也很重視,那么鞏縣兵工廠在試生產的過程中,蔣介石就去鞏縣兵工廠視察過。
當然了在視察的過程中,蔣介石也對這支槍提出了改進意見。
您比方說,蔣介石認為中正式步槍畢竟是仿制德國毛瑟,人家的步槍是按照歐洲人的體形進行設計的,而中國人的體型要比歐洲人矮上一些,所以步槍的槍托太長,縮短一點,到是刺刀可以加長。
那么意見給出了,鞏縣兵工廠當然得當一件事來看待,于是后來出來的槍就被叫做中正式騎步槍,而槍匣上的刻印也從二四式變成了中正式。
咋說呢?中正式步槍是一把好槍,但最終沒能成為抗戰(zhàn)的主力裝備。
咋回事呢?
說來也可惜??!中正式是1935年開始量產,1937年的時候國民黨兵工署還統(tǒng)一了這支槍的各種零部件的名稱,甚至于各個部件的成分和機械性能都進行了統(tǒng)一。
但日本人留給咱的時間并不多,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之后,面對正面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敗退的局面,鞏縣兵工廠也不得不搬家,先是遷入長沙,跟著又去了煙溪,您就說吧,這么搬來搬去的,能好好生產嗎?
搬遷工廠又不是搬家,頭天搬過去了,十天半個月都不一定能恢復生產。
這也就算了,最最不興的是,鞏縣兵工廠在1938年剛剛恢復生產,就遇到了日本飛機的轟炸,這一次轟炸一把火就把中正式步槍的圖紙全部給燒掉了。
圖紙都沒了,這就沒法生產,最終導致全廠停工。
那么從開工到圖紙被燒毀,鞏縣兵工廠也就生產了十二萬支中正式步槍。
咋說呢?鞏縣兵工廠是最為正宗的,此外還有廣東第一兵工廠,也就是兵工署第四十一廠也在生產,但他的量就小很多,這段時間也就生產了兩萬支中正式步槍。
當然圖紙燒了,并不是說就不能生產了,只是沒有了詳細的依據(jù),這造出來的,就沒有原來的味道了。
在往后,各種廠子在大西南安頓好了之后,很多地方也開始生產中正式步槍。
咋說呢?咱擱這里生產,日本人肯定給你搗亂,天天給咱丟炸彈,所以生產也會受到影響,廠子干脆就搬到了底下。
再加上,當時歐美這些國家不想過早的得罪日本人,還想著能和日本人好好的做生意,那么從海外進口原材料的路子不僅被日本人堵上了,歐美也給你堵。
別的不說,法國在越南,英國在緬甸,都給你堵,就是為了不讓日本人生氣,說出來都是一種嘲諷。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原材料短缺,這槍的產量能上去了,才是奇跡。
再加上,空襲什么的,工藝把控不過關,所以造出來的中正式質量是參差不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您要知道德國的毛瑟為什么那么好嗎?一個是人家的工藝確實好,另一個就是質量的檢查。
毛瑟兵工廠,是兄弟倆開的,一個負責談判,另一個就蹲在廠子里頭,天天檢查各道工序出來的產品,就這出來的東西能差拉嗎?不能夠??!
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小伙伴一直懷疑中正式步槍不敵三八大蓋的原因。中正式后期的產量有問題就不說了,他的質量也明顯不如之前生產的。
咋說呢?中正式步槍圖紙這事,國民黨兵工署其實一直沒有放棄,直到1943年的時候,國民黨的兵工署完成了中正式步槍的工藝圖紙,以及各種標準化規(guī)范的制定。
有了這個標準,再加上海外通道的打通,這生產也就上去了,到了抗戰(zhàn)勝利之后,差不多也就生產了二十萬支中正式步槍。
所以整個抗戰(zhàn)期間,中正式步槍的生產也就三十萬到四萬支的樣子。
說真格的就這點數(shù)量,其實完全不夠咱抗戰(zhàn)使用的。
裝備部隊不夠就不說了,而且槍支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是有損耗的,有打壞的,有丟失的。
所以四十萬支聽著很可以,但列裝部隊是不夠的。
別的不說,前十二萬支,那是在抗戰(zhàn)初期生產的,這些槍有多少能扛到抗戰(zhàn)結束?后二十萬支他又不是一口氣生產出來的,而是陸陸續(xù)續(xù)的進行生產。
這么一攤開的列裝,您就知道了這點數(shù)量杯水車薪。
所以中正式步槍好槍是好槍,但他沒有能成為抗戰(zhàn)的主力裝備。
中正式優(yōu)于三八大蓋當年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出來的中正式也就十萬支左右,就裝備到了三十六師,八十七師,八十八師以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剩下調整師三師,六師,九師,十四師是以中正式為主,漢陽造為輔的進行列裝。
而中正式步槍,首次亮相是在淞滬會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
實際操作下,中正式說是六百米的有效射程,但實際的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一千米,這主要的原因是尖頭彈受到空氣助力小,而且槍口的初速度高,所以威力也大。
有檔案記載,曾經一個叫童治葉的人,就用這款中正式步槍,在1940年干掉了一百多個日本人。
當然,中正式步槍也有他的缺點,畢竟啥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中真?zhèn)黄鹱畲蟮娜秉c就是射擊精度比不過三八大蓋,而且這槍身短的緣故,和三八大蓋比拼刺刀白刃戰(zhàn)吃虧。
咋說呢?在1944年之后,美國通過租借法案,運來的軍火增多,什么春田,湯姆森,這中正式首先就從遠征軍的序列中退役了,到了抗戰(zhàn)結束之后,國民黨整合兵工廠,全國就剩下一家生產中正式步槍了。
不過就這款槍,后來在解法戰(zhàn)爭中,又被解放軍給繳獲了,也裝備到了解放軍手上了,甚至于后來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中正式也跟著上了朝鮮戰(zhàn)場。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里,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抗戰(zhàn)時期,國軍裝備的步兵槍械中,有兩把槍械的作戰(zhàn)性能,是在侵華日軍之上的,一把就是大名鼎鼎且裝備數(shù)量在10萬挺以上的捷克ZB-26輕機槍;另外一把則是用當時的領導人命名的中正式騎步槍。
此槍是中國在引進德國毛瑟1924式步槍的基礎上訪制的,與栓動步槍的巔峰之作毛瑟98K是近親,毛瑟98K就是在毛瑟1924步槍基礎上改進而來。
中正式步槍,由當時的軍政部向德國毛瑟兵工廠購得1924式步槍1萬支,并索取了此槍全套技術圖紙和資料,由兵工署交鞏縣兵工廠制造,1935年正式投入生產,定名為24年式步槍,此后改稱中正式騎步槍。
槍長1.1米,槍重4公斤,口徑7.92毫米,5發(fā)彈倉供彈,初速810米/秒,標尺射程2000米,發(fā)射1898式毛瑟尖彈及重尖彈,彈藥和捷克ZB-26輕機槍通用。
此槍由于量產較低,從1935年投入生產,到1949年期間,生產裝備數(shù)量尚不足70萬把,除了鞏縣兵工廠以外,金陵兵工廠、重慶兵工廠、浙江鐵工廠、第一工廠、第四十一工廠等均有所制造,因此,導致槍械質量參差不齊。
由于發(fā)射7.92毫米×57毫米毛瑟S型重尖彈,彈丸初速高,彈道性能好,子彈不易受橫風影響,打到人體重要部位上非死即重傷,因此,中正式騎步槍除了射擊精度較高以外,還具備彈丸殺傷力大的特點。
此外,此槍有效射程600米以上,具備射程遠的特點,彈丸威力大于侵華日軍同期裝備的6.5毫米三八式步槍,后坐力要遠大于三八式步槍,但后坐力在射手可控范圍內,基本上不影響此槍在戰(zhàn)場上技戰(zhàn)術性能的發(fā)揮。
當時,中正式騎步槍,即便放眼全球,在5發(fā)栓動步槍領域,也是一把性能較好的步槍,只可惜由于戰(zhàn)爭爆發(fā),兵工廠忙于向大西南搬遷,以及躲避日軍的轟炸,導致整槍的產量一直上不去,只能裝備國軍中央軍使用,且裝備數(shù)量依然偏少。
其他軍隊還在持續(xù)使用落后三八式步槍脫胎于1888年式委員會步槍的漢陽造,甚至清代生產的已經陳舊不堪的老套筒,中國軍隊就是用如此低劣的槍械,抗擊武裝到牙齒的日軍。
中正式騎步槍,槍長1.1米;三八式步槍槍長1.27米,裝上長長的軍刺肉搏時,由于槍長比三八式要短,因此,在拼刺刀時,中正式騎步槍就要明顯吃虧,本身的拼刺訓練,無論是難度還是強度,都要遠遜于日軍。
抗戰(zhàn)題材的電影《血戰(zhàn)臺兒莊》中,一名日軍士兵連續(xù)刺倒三名國軍,真較實體現(xiàn)了白刃戰(zhàn)中雙方士兵的差距;一般拼刺時,使用中正式騎步槍的國軍,面對使用三八式步槍的日軍,往往兇多吉少,這是歷史客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