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重力就是萬有引力。萬有引力的適用范圍遠遠地超過了地球本身,它適用于宇宙中的任何天體,包括太陽、月球、星星和地球。
在遠離地球的太空中,重力會大大減弱,在足夠遠的距離上,地
重力就是萬有引力。萬有引力的適用范圍遠遠地超過了地球本身,它適用于宇宙中的任何天體,包括太陽、月球、星星和地球。
在遠離地球的太空中,重力會大大減弱,在足夠遠的距離上,地球的引力可以忽略不計。但宇宙中不只一個天體,眾多天體的引力會形成一個引力場。因此,太空不會是失重環(huán)境。當然,就局部地區(qū)來說,如在地月系統(tǒng)中,只考慮地球與月球的引力,在地球與月球之間的某些點上,地球與月球的引力相互抵消,重力為零。在日地之間也有引力平衡點。繞地球飛行的載人飛船,離地面一般只有幾百千米,那里的太空當然不會是零重力環(huán)境,即使在36000千米高空繞地球飛行的航天器,其周圍太空也不會是零重力,而只能是輕重力,即重力比地球表面上?。◣缀蹩梢院雎圆挥嫞?(資料摘自網(wǎng)絡)
關于太空,宇宙的知識
太空燈塔——中子星
1967年,天文學家偶然接收到一種奇怪的電波。這種電波每隔1—2秒發(fā)射一次,就像人的脈搏跳動一樣。人們曾一度把它當成是宇宙人的呼叫,轟動一時。后來,英國科學家休伊什終于弄清了這種奇怪的電波,原來來自一種前所未知的特殊恒星,即脈沖星。這一新發(fā)現(xiàn)使休伊什獲得了1974年的諾貝爾獎。到目前為止,已發(fā)現(xiàn)的脈沖星已超過300個,它們都在銀河系內。蟹狀星云的中心就有一顆脈沖星。
脈沖星是本世紀60年代四大天文發(fā)現(xiàn)之一 (其他三個是:類星體、星際有機分子、宇宙3K微波輻射)。因為它不停地發(fā)出無線電脈沖,而且兩個脈沖之間的間隔(脈沖周期)十分穩(wěn)定,準確度可以與原子鐘媲美。各種脈沖星的周期不同,長的可達3.7秒,短的只有0.033秒。
脈沖星就是快速自轉的中子星。中子星很小,一般直徑只有10千米,質量卻和太陽差不多,是一種密度比白矮星還高的超密度恒星。
中子星的前身一般是一顆質量比太陽大的恒星。它在爆發(fā)坍縮過程中產(chǎn)生的巨大壓力,使它的物質結構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原子的外殼被壓破了,而且連原子核也被壓破了。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便被擠出來,質子和電子擠到一起又結合成中子。最后,所有的中子擠在一起,形成了中子星。顯然,中子星的密度,即使是由原子核所組成的白矮星也無法和它相比。在中子星上,每立方厘米物質足足有10億噸重。
當恒星收縮為中子星后,自轉就會加快,能達到每秒幾圈到幾十圈。同時,收縮使中子星成為一塊極強的“磁鐵”,這塊“磁鐵”在它的某一部分向外發(fā)射出電波。當它快速自轉時,就像燈塔上的探照燈那樣,有規(guī)律地不斷向地球掃射電波。當發(fā)射電波的那部分對著地球時,我們就收到電波;當這部分隨著星體的轉動而偏轉時,我們就收不到電波。所以,我們收到的電波是間歇的。這種現(xiàn)象又稱為“燈塔效應”。
中子星的能量輻射是太陽的100萬倍。按照目前世界上的用電情況.它在一秒鐘內輻射的總能量若全部轉化為電能,就夠我們地球用上幾十億年。
中子星并不是恒星的最終狀態(tài),它還要進一步演化。由于它溫度很高,能量消耗也很快,因此,它的壽命只有幾億年。當它的能量消耗完以后,中子星將變成不發(fā)光的黑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