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1933年1月1日山海關、九門口作戰(zhàn);
1933年3月4日冷口作戰(zhàn);
1933年3月5日古北口、興隆作戰(zhàn);
1933年3月9日喜峰口、羅文峪作戰(zhàn)。
??長城抗戰(zhàn)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1月至5月,國
1933年1月1日山海關、九門口作戰(zhàn);
1933年3月4日冷口作戰(zhàn);
1933年3月5日古北口、興隆作戰(zhàn);
1933年3月9日喜峰口、羅文峪作戰(zhàn)。
??長城抗戰(zhàn)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1月至5月,國軍抗擊侵華日軍進攻熱河(今分屬遼寧、河北、內蒙古),長城的冷口、古北口、喜峰口和灤東等地的作戰(zhàn)。
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三省后,為割斷東北抗日部隊與關內的聯(lián)系,擴大并鞏固偽滿洲國的疆界,進而蠶食華北,決定由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指揮第6、第8師、混成第14、第33旅、騎兵第4旅和航空兵、海軍各一部4萬余人及偽軍3萬多人,企圖攻占熱河、古北口以東的長城一線,伺機進占冀東。
??國民政府由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理委員長張學良(3月12日起由何應欽接替)指揮,先后調集14個軍20余萬人,企圖保衛(wèi)熱河和依托長城阻止日軍進關。交戰(zhàn)主要在以下地區(qū)和要隘進行:
山海關、九門口作戰(zhàn) 1月1日,武藤為保障主力迅速攻占熱河、長城,令山海關守備隊和偽滿洲國國境警察隊制造榆關事件,鳴槍挑釁,反誣為國軍射擊,并通牒國軍守軍撤出山海關,被拒絕后,日軍第8師第4旅在航空兵和海軍各一部支援下,于2日向山海關中國駐軍第9旅第626團發(fā)起攻擊。
??該團奮起抗擊,至3日下午傷亡過半,奉命撤退,山海關陷落。4日和6日,日軍進攻榆關附近五里臺、石河的第9旅陣地,受挫。10日,日偽軍攻占九門口,守軍第15旅退守石門寨。15~16日,日軍進犯要隘石門寨未逞,轉入對峙。其間,東北抗日義勇軍數千人曾反攻九門口,以牽制日軍行動。
??
熱河省作戰(zhàn) 2月17日,武藤下令進攻熱河。19日,張學良調整部署,以4個軍配置在葉柏壽(今建平)、朝陽、北票、開魯一線和平泉、凌源、建平(今建平鎮(zhèn))、赤峰等地阻止日軍進攻。22日至3月4日,日軍第8、第6師、混成第14旅和偽軍分三路相繼占領上述地區(qū)和熱河省會承德。
??守軍在凌南(今建昌)、凌源、赤峰等地抗擊后,第53軍撤至喜峰口、冷口等地;第41、第63、第55軍分別撤往圍?⑽詰?今翁牛特旗)、多倫、沽源。張學良令所部堅守長城線,并令第59軍及騎兵第1軍主力于張北、獨石口、多倫等地布防,防日軍西犯。日軍占領承德后,除以騎兵一部攻占圍?⑽詰ね猓髁ο虺こ歉饕平?,各关吭憪砾夺战展开?br />
冷口、灤東作戰(zhàn) 3月4日,日軍混成第14旅一部占領冷口。
??6日,國軍第32軍一部發(fā)動反擊,一舉收復冷口。12~24日,混成第33旅進攻界嶺口,第53軍一部頑強抗擊與反擊,陣地失而復得,轉入對峙。21日,第53軍第116師一部守備之義院口被日軍占領。3月27日,武藤下令進攻灤東。中日雙方軍隊隨即在灤東各要點展開激戰(zhàn),反復爭奪,第57軍防守的石門寨、海陽鎮(zhèn)于4月1日和4日被日軍巖田支隊等占領;第32軍防守的冷口、建昌營于11日落入日軍第6師之手;第53軍防守的界嶺口也于12日告失。
??其間,第40、第67軍奉命由馬蘭關、古北口等地馳援灤東。4月14~17日,何應欽令第32、第57、第53軍撤守灤河西岸,撫寧、昌黎隨之陷落,雙方隔河對峙。此時,日軍擔心入侵關內引起國際干涉,19日武藤下令進入關內的部隊立即撤回長城線。守軍乘機跟蹤追進,至29日收復遷安、盧龍、昌黎、撫寧、北戴河等地。
??
古北口、興隆作戰(zhàn) 3月5日,第67軍一部奉命占據古北口外馬圈子、黃土梁陣地,阻日軍西進,當日晚起遭日軍第8師第16旅進攻,激戰(zhàn)至9日夜退守古北口一線陣地。10日,第17軍第25師進至古北口加強第67軍二線陣地。11日,日軍第16旅集中兵力在炮兵隊、飛行隊和戰(zhàn)車隊配合下,向古北口猛攻。
??守軍英勇抗擊與反擊,損失過重,至12日古北口失守,第25師退守南天門一帶陣地。13日,由第17軍第2師接替第25師防務,次日第83師投入戰(zhàn)斗,擊退日軍后,雙方對峙。4月21日起,日軍第16旅在飛機十余架、坦克30余輛、大炮數十門支援下,分三路進攻南天門附近八道樓子、田家莊、界牌峪陣地,局部工事被摧毀,守軍傷亡慘重,仍頑強抗擊。
??24日,第16旅得第4旅一部增援后,向南天門正面及其兩側陣地猛攻,并施放煙幕掩護坦克、步兵多次沖鋒。守軍第2、第83師、騎兵第1旅、炮兵第4團頑強抗擊,激戰(zhàn)至28日,由南天門撤守磨石山、大小新開嶺、北香嶺、豐城莊之線。日軍繼續(xù)進攻,第17軍3個師在上述地區(qū)以及筆架山、南香峪等地苦戰(zhàn)13天后,于5月13日撤至密云。
??至此,國軍在古北口以上萬人的傷亡代價,抗擊了武器裝備占優(yōu)勢的日軍近70天。其間,第26軍于4月27日包圍進至興隆縣城的日軍1個營,攻擊三天未克,后因日軍增援被迫撤退,于5月14日奉命占領九松山預備陣地。
喜峰口、羅文峪作戰(zhàn) 3月9日,日軍混成第14旅一部攻占喜峰口口門,當天剛接防的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第217團,在王長海團長率領下實施反擊,斃傷日軍百余人,奪回該口門。
??在日軍不斷反撲下,王團因眾寡懸殊,傷亡500余人,被迫撤退,該口門復被日軍占領。10~11日,第37師與進攻喜峰口第二道關門及兩側高地的日軍混成第14旅展開肉搏戰(zhàn),兩側高地多次易手,雙方傷亡慘重。日軍遂以一部守關門,主力集中長城北側待機。11日夜,第29軍乘日軍疲憊之際,以約2個旅的兵力采取迂回夜襲戰(zhàn)術,繞至敵后,重創(chuàng)日軍,摧毀其火炮十余門。
??此后在第38師一部配合下,經五晝夜正面抗擊與迂回敵后作戰(zhàn),終于迫使日軍停止進攻,在喜峰口和董家口、鐵門關、潘家口等地對峙。日軍進攻喜峰口失利,遂以第4旅于17日由快活林進攻羅文峪、山峪,在該地防守的第29軍暫編第2師頑強抗擊與迂回反擊,激戰(zhàn)三晝夜,陣地易手十余次,日軍不敵而敗退。
??至4月8日,日軍混成第14旅和騎兵第4旅各一部,復在飛機、重炮支援下猛攻喜峰口附近的老婆山、孩兒嶺、摩天嶺、灤陽城、龍井關等守軍陣地,激戰(zhàn)六天,均被第29軍擊退。但因11日日軍突入冷口,第29軍腹背受敵,奉命于13日撤離喜峰口,繼續(xù)擔負興城鎮(zhèn)、河橋至羅文峪一帶的守備任務。
??15~21日,在?河橋、南北團汀擊退企圖渡灤河西進的日軍。
戰(zhàn)役結局
國軍4月下旬收復灤東后,關東軍以此系國軍“挑戰(zhàn)”為借口,武藤于5月3日下令入關作戰(zhàn)。此時,熱河日軍西進占領察哈爾省(今分屬內蒙古、河北)的多倫和沽源。7~10日,日軍第6師等部復攻占灤東,并于12日由灤縣、遷安、兵河橋等地突破灤河守軍防線,向平津方向進擊。
??守軍第29、第32、第53、第67軍等部奉命節(jié)節(jié)后撤。13日,古北口日軍第8師占領石匣鎮(zhèn),19日占領密云。21~23日,第59軍在懷柔牛欄山抗擊由密云向北平進逼的第8師,也未奏效。至23日,日軍先后占領冀東的豐潤、遷安、遵化、唐山、玉田、薊縣、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懷柔等縣市。
??守軍退至平、津附近。日軍從南、東、北三個方向對北平形成威逼態(tài)勢。25日,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派軍使至密云與日軍和談,雙方停止軍事行動。31日,雙方代表在塘沽簽訂了《塘沽協(xié)定》,在事實上承認了日本占領東北三省和熱河,并把冀東置于日偽勢力范圍之內。
??長城抗戰(zhàn)歷時80多天,中方僅第l7、第29、第32、第53、第67軍就傷亡1。8萬余人,日方公布死傷2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