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水上飛機中國造》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水轟-5的發(fā)展沿革
2、蛟龍600 水上飛機
3、中國航空工業(yè)的里程碑,鯤龍海上首飛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水上飛機中國造》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水轟-5的發(fā)展沿革
水上飛機是在陸地起降飛機的基礎上,根據(jù)水面起飛降落要求進行專門設計研發(fā)的新型飛機。采用船底結構、水密隔艙、浮筒等特殊設計使水上飛機要付出比陸基飛機高的多的制造成本;而大幅度增加的重量、阻力和涉及水動力的設計限制,又使其性能指標比同等級的陸基起降飛機有所降低。
大型軍用水上飛機適用性靈活,可執(zhí)行直接支援陸戰(zhàn)隊登陸,攻擊敵人灘頭陣地的作戰(zhàn)任務。但大型軍用水上飛機最實際的用途還是依據(jù)水面起降的特點,執(zhí)行一些陸基飛機所無法完成的特殊任務,并且水上飛機的型號和裝備數(shù)量都比較少。
在訓練和作戰(zhàn)中不可避免出現(xiàn)會海洋上空的空勤人員彈射、跳傘,艦艇上的海勤人員落海;一些無法建設常規(guī)機場的海島上,駐守部隊也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緊急的后勤補給需求或者諸如重病、重傷人員需要盡快向后方轉移的情況。相對于大型水陸兩用直升機,大型水上飛機同樣能在目標范圍內水域降落、滑行、起飛,而其大航程、大裝載容量、長滯空時間、大飛行速度的性能優(yōu)勢往往是無可取代的。
而諸如海上巡邏反潛/對艦攻擊、投布水雷封鎖航道港口之類的任務,大型水上飛機雖然理論上可以執(zhí)行,但由于平臺飛行性能的差距上實在過于明顯,其實際能力水平和可靠性遠遠不及陸基和艦載飛機。上世紀冷戰(zhàn)時期發(fā)展過的一些承擔攻擊任務的大型水上飛機,在后來的發(fā)展中也逐漸退役或者轉作他用。僅有日本由于戰(zhàn)敗國身份的特殊政治軍事條約限制,仍然在大力發(fā)展基于水上飛機的軍事巡邏、反潛能力。
總體上看,大型水上飛機的定位比較尷尬:裝備過多數(shù)量沒有意義,而數(shù)量很少但不可避免的偶發(fā)情況又對其嚴重依賴??紤]到中國海區(qū)有多達6000多個島嶼,且分布面積非常廣泛,大型水上飛機在裝備體系中仍然有一定存在價值 。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進口了一些蘇聯(lián)的別-6/青-6水上反潛機,并
在六十年代末期退役。為了填補裝備缺口,中國在1968年籌建水上飛機研究所(605所,后改名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與哈爾濱飛機制造廠(122廠)聯(lián)合研制新型水上飛機,即后來的水轟-5。水轟-5型總設計師是有中國水上飛機之父之稱的王洪章。這個項目非常緊迫,1968年605所還在組建過程中就已經(jīng)開始了飛機設計;7月份開始方案論證以后,僅用了3個月時間就上報中央。有觀點認為這與1967年日本新明和公司研制的PS-1反潛水上飛機首飛有關,在浮躁的社會氣氛下,鄰國的刺激對項目的決策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飛機要克服重力在天空中飛行,需要通過機翼上下表面不同流動速度的空氣產(chǎn)生壓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但就像人在空氣中快速揮動手掌很容易,而在水中則不僅費力而且速度也要慢得多;大型水上飛機同樣面臨水阻力遠高于空氣阻力、以及穩(wěn)定性和抵抗遇浪等問題。水轟-5的機身底部外形、結構,就是參照船舶的水動力設計概念而來;事實上這種飛機的整個機身在飛機設計中都被稱為“船身”,而且大量沿用了包括甲板線、舭線等船舶術語。由于要在水面上高速滑行,水轟-5船身的結構要求比常規(guī)飛機高很多:在極限氣象水文條件下、時速接近200公里/小時仍然要能承受遇浪和著水的沖擊而不引起結構永久變形、破裂。在由于戰(zhàn)傷、與水面漂浮物、暗礁等碰撞引起結構破裂以后,仍然能保持較好的不沉性能。為此水轟-5采用了船底龍骨和水密隔艙等結構設計,全機分為10個水密艙,可以保證相鄰的2艙進水仍然不沉。艙與艙之間的水密隔框上設置可以承受一定壓力的水密門供飛行員等空勤人員通行。如果說船底龍骨和水密隔艙在原理上都和正常船舶沒有區(qū)別的話,那么水轟-5這種前低后高,而且中間通過一個臺階(稱為斷階)形成不連續(xù)面的船底外形,就是水上飛機的獨有設計了。斷階前方的前船體部分是主滑行面,設計與高速快艇類似;水轟-5起飛時在發(fā)動機推動下不斷加速,水通過船底突出的分水體不斷被分流至兩側形成高速水流。它的外形對水面滑行過程中的阻力大小、姿態(tài)穩(wěn)定特性,噴濺情況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
水轟-5底部中間明顯的斷階,則是針對起飛和降落做的優(yōu)化設計。采用斷階后,前船體的主滑行面和高速水流被強行截斷,并在后方形成低壓區(qū)。經(jīng)過針對性設計的低壓區(qū)有效的改善了水轟-5的水動力與飛機重心、氣動力的互動效果,使飛機縱向的傾角變化隨著滑行速度變化規(guī)律起來,保證了起飛降落中的穩(wěn)定。最重要的是,斷階這種在常規(guī)飛機上會造成明顯阻力損失而不可接受的設計,通過巧妙的引入氣動力干擾水動力,使水上飛機在起飛性能上獲得了明顯的提升。隨著速度增加,水阻力也越來越大,在水上飛機達到起飛臨界速度時,水阻力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峰值。斷階設計形成的低壓區(qū),在水轟五不斷接近起飛臨界速度、機翼升力大幅度增加使機身吃水深度減小時,會從斷階兩側不斷吸入空氣并逐漸形成空氣墊隔絕高速水流對后船體的沖刷,大幅度減小阻力 。 水轟-5配備于解放軍北海艦隊航空兵,專門組建了一個水上飛行團。但是實際制造和服役的水轟-5飛機并不多。這主要是長期未開發(fā)出適宜于水上飛機的軍事用途。一般來說,水上飛機主要用于遠程反潛巡邏,不但航程長,對陸地機場的依賴小,可以靠水上艦艇補給燃油。水轟-5曾經(jīng)創(chuàng)下連續(xù)飛行8.5小時的紀錄。
但是中國的反潛設備長期落后,因而水轟-5可以說自服役以來一直無用武之地,因而制造量很小,也導致水上飛機研究所和水上飛行團長期以來都處于非常尷尬、備受冷落的局面。
再加上相當一段時期中國也沒有研制空中預警雷達,水轟-5的實際用途只剩下海上目視巡邏,再就是救援和捜索。其訓練也一直停留在為飛而飛,僅僅是為了維持飛行人員、延續(xù)飛行經(jīng)驗。實際上說穿了,在現(xiàn)行的裝備體系中,水轟-5的地位就是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這批水轟-5的服役時間已經(jīng)達到28年,已經(jīng)接近其先輩蘇聯(lián)別-6型的服役全壽命。水上飛機在海上飛行使用,高鹽度海水對其機體、發(fā)動機的腐蝕是相當厲害的,盡管水上飛行團的地勤機械師一直對其盡力維護,但終有力所不逮之處 。
蛟龍600 水上飛機
蛟龍-600蛟龍-600 中國航空集團09年峰會上透露,我國新一代“蛟龍-600”(JL600)大型水陸兩用飛機項目出籠,立項批復工作正在財政部簽審。這意味著,我國水轟-5水上轟炸機在研制40年后,終于后繼有人了?!膀札?600”大型水陸兩用飛機的外形,在去年底的珠海航展上,一張中國飛機型號展示圖里曾露面,只是未得到廣泛重視。估計設計單位應該是中航605研究所(605所是我國從事水上飛機及水上飛行器研究的專業(yè)院所),看展板的圖片,JL600仍然使用四臺渦輪螺旋槳發(fā)動機,傳統(tǒng)的船底,帶有雷達和透明風擋的機頭領航員艙,機尾安裝有大型磁異探測儀。除了全新設計的高大后掠垂尾,其他外形都跟水轟五很相似。本善估計“蛟龍-600”應該是在水轟五基礎上設計的,保留了很多水轟五的特色。
水上飛機對中國來說,雖然在很多領域都能得到廣泛應用,都是急需品種。但相對于我軍正在研制“運-8”反潛機,不會有太大優(yōu)勢。運八反潛機不知道會不會跟“蛟龍-600”水上飛機發(fā)生沖突。實際上,看世界各國,使用水上飛機作為固定翼反潛主力機的國家已經(jīng)非常少見,主要就是俄羅斯和日本。而類似P-3C奧利安這種陸基反潛機卻大興其道。主要原因我認為固定翼陸基反潛機優(yōu)點比較多,速度快,載重大,起飛條件限制少等等。這個時候推出大型水上飛機項目,作何考慮不得而解,莫非僅僅注重民用領域?例如旅游,滅火,海監(jiān)巡查?水上飛機,更多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水上降落,所以個人感覺如果我軍裝備新一代水機,在搜救和遠程巡邏上會更有作為,尤其是海上搜救,這方面一直是我軍的弱項。
中國航空工業(yè)的里程碑,鯤龍海上首飛成功代表著什么?
根據(jù)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發(fā)出的信息顯示,7月26日,國產(chǎn)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xiàn)海上首飛,這是AG600飛機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之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標志著這一款足以讓全球矚目的大型兩棲飛機的研發(fā)工作取得了關鍵性的進展,離正式服役又近了一步,更標志著中國在大型特種飛機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作為三劍客之一的總設計師,是中國航空工業(yè)通用飛機華南公司總工程師黃領才,他年輕有為,專業(yè)技術過硬,這次設計的鯤龍AG600,是我們國家自行設計研制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擁有執(zhí)行應急救援、森林滅火、海洋巡察等多項特種任務的功能。另外,還可以根據(jù)用戶需求增加其他設備。在鯤龍研制之前,中國的水上飛機領域一直由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研制、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制造的水轟—5型水上飛機挑大梁,雖然它當年的設計是參考了蘇聯(lián)方成熟的技術和設計理念,但是作為一款誕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老飛機,水轟-5的服役期距今接近四十年,早已和中國的海洋戰(zhàn)略脫節(jié),性能無法滿足現(xiàn)階段中國對于新型水上飛機的需求。
根據(jù)有關資料顯示,“鯤龍”采用了單船身、懸臂上單翼、T型尾翼的船身式布局,全長37米,翼展超過了38米,全高為12米,僅有中國、俄羅斯以及日本在內的少數(shù)國家依然在研發(fā)和裝備新型號水上飛機??v覽這些國家的水上飛機,“鯤龍”無論是自身性能還是使用環(huán)境上都有著極為突出的特點,此次首飛,標志著中國憑著“鯤龍”,成為了世界水陸兩棲飛機的研發(fā)強國。
我國的蛟龍-600水上飛機在哪里生產(chǎn)
鯤龍-600(AG600):是中國大飛機三劍客之一,是中國自行設計研制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2016年7月23日總裝下線(一期產(chǎn)品),原預估最大平飛速度555公里/小時,一期產(chǎn)品為500公里/小時。2017年2月13日成功試車。
中航工業(yè)各單位通力合作,中航工業(yè)通飛作為責任主體,中航工業(yè)特飛所/中航通飛研究院作為總設計師單位,中航通飛華南公司作為飛機主承制單位,統(tǒng)籌行業(yè)力量,開展飛機研制。其中中航工業(yè)成飛民機承擔機頭的制造,中航飛機西安分公司承擔中機身和機翼的制造,中航飛機漢中分公司承擔后機身和尾翼的制造,中航通飛華北公司承擔發(fā)動機短艙的制造,中航工業(yè)復材中心承擔碳纖維復合材料部件的制造,中航工業(yè)南方承擔發(fā)動機的研制工作,起落架在長沙研制,兩側浮筒在哈飛研制,其余主要部件和系統(tǒng)也由中航工業(yè)所屬相關單位研制。
605所是什么單位
605所是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
605研究所(中國航空工業(yè)第六0五研究所)即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位于中國湖北省荊門市,是中國唯一的水上飛機、飛艇、地效飛機等特種飛行器研究開發(fā)中心,始建于1961年。
相關信息:
中國航空工業(yè)第六0五研究所現(xiàn)占地200萬平方米,擁有各類設備4000余臺套,固定資產(chǎn)總值1.3億元。在職職工1200余人,其中研究員18人,高級工程師120人,省部級專家5人。
建所以來,先后研制成功我國第一代大型水上飛機水轟5飛機,第一架載水森林滅火飛機,第一架農用超輕型飛機,第一艘實用載人飛艇FK4飛艇,第一架實用型地效飛機“天翼一號”,新一代超輕型水上飛機“海鷗”200型飛機,均填補我國高科技研究領域空白,共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成果獎60余項。
關于《水上飛機中國造》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